回想起来,大二第一学期是充斥各种机会的半年。很多大型竞赛的院赛和校赛都在第一学期进行。既然有志于做出一点成绩,自然不能浪费大一在竞赛上的探索经验。

上一篇见此

大一的大创中,学长用的是导师的祖传项目,但是因为组里没有擅长文本的人而惜败。所以从创新实践导师让我们组五人小组开始,我就有意识地开始物色队友,找了一位擅长 ML 的男生、一位做后端的男生,然后又找了两位和善也很负责的女生。

同时因为我之前项目碰到过摆烂拖拉的负责人,导致全组的人陪他赶 ddl,也让我身为组员却干着组长的活,于是这回干脆打算自己做负责人。当然,当了负责人之后才感觉这种组长的活真的很不好做。本来是觉得组里女生占多数,文本上应该不用很发愁,但是到后来电商校赛开始报名的时候,我约了大家到书院门口聊要做什么项目,聊着聊着就有点绷,一方面是电商校初赛只能三个人,很难说让五个人中的哪三位先去参赛,另一方面就是看得出来大家都不是很想做文本。于是带着创新实践小组去参赛的计划可以说是不了了之。

转机大概发生在有个人在部门群发布了一个小挑组招募前端的消息,我和部门里另个厉害的全栈佬一起进组了解了一下项目内容。那个组想做的是一个关于量化的低代码平台,大佬可能觉得不太好实现就直接退组了,而我觉得可以学着做做,就留了下来。然而因为项目没进下一轮,我连仓库都没开就结束了。但是这个项目让我认识了一个很有想法且蛮好相处的文本巨佬。于是在服务外包比赛开始报名的时候,我厚着脸皮去问他有没有小组,我俩一拍即合。他把当时做数模的大佬女友和一个做文本的女生拉了进来,而我把同时点亮 ML 和 BE 技能树的 coco 哥拉了进来,最后决定这个组由我做负责人。这样就组成了一个 3 技术 + 2 文本的小组。几经波折终于敲定了核心课题是时间序列异常分析

现在回想起来,这个组其实是我参加的组里综合体验最好的一个。毕竟是自己拉扯起来的组,而且更重要的是几个组员都不摆烂,大家都挺好沟通的,指导老师也很可爱负责,不会很 push。

我们参加的第一个比赛是新苗,由于计算机学院通知得太突然,只给了五天的准备时间,文本那边准备得很仓促。新苗提交前最后一两天,因为文本那边白天在上课,只有我水课多一些,我还在课上偷偷开电脑,按指导老师要求一版版修改文本细节。虽然我们组文本排名刚好入围,然而由于现场答辩环节成绩不太理想,遗憾止步计算机学院的新苗院赛。

这时候我们想到或许可以去其他新苗申报未截止的学院投投新苗。由于新苗只能投负责人所在学院,我把负责人给了组里会计学院的女生,她根据会计学院的立项偏好修改了一下文本,然后投了会计学院的新苗。比较啼笑皆非的是,投会计新苗的那天,计算机学院打电话通知我说我们项目被学院推到了校赛,让我当天提交相关资料到办公室。虽然觉得很遗憾,但我也只好坦白说我们项目已经另投其他学院了,毕竟要是会计学院那边立项的话就成了大乌龙了。只能说还好会计学院那边不仅给了院级立项,让我们有了去校赛的资格,最后这个项目也很争气地拿了省级立项。

新苗立项的成功是一剂强心针,我们拿到了第一笔启动资金,组里的同学都很开心,打算之后好好准备大创和服务外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