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没有无意义的经历。

第一次参加竞赛是 2021 年初,Lyle 老师把我拉进他们创实祖传项目的小组,打了大创,顺便认了个创新实践导师。那时候还挺菜的,直接边学 jQuery 边搓的前端。前端有俩人,感觉另一个人也很懵,我俩分工一个做 CSS 一个做 JS。有一天另个人说她舍友给她场外援助了一下,我随便开了个 JS 文件感觉完全看不懂,大为震撼,十分迷惑,还在想我以后也要写这种代码吗。后来回想起来,那个明明是 Vue build 之后的构建文件,文件里写的内容就完全是写给机器看的()只能说能看懂才有鬼了。

由于组里全是计算机学院的,全员既搞技术又要写文本,当时文本写得我就很头大。Lyle 老师跑了几趟医院希望项目能得到医生的推荐,然而这个时候才发现之前的学长学姐做的网页接的是假数据,感觉这个祖传项目还挺不靠谱的。虽然传到我们组手上确实是做了个真的出来,可惜最后还是没有后文了,似乎是院赛就被筛了()没办法,毕竟文本是一群苦手文本的计算机学院的人写的,并不太会吹项目,在这种文本类竞赛里有些天然的劣势。

特此感谢一下 Lyle 老师的帮助^ ^,之前一直觉得竞赛离自己很遥远,从小到大很少会去参加什么比赛。这个项目虽然没后文了,但是激发了我后续开始自己找比赛参加的动力。同时这也是我做的第一个跟后端对接的项目,Lyle 老师是组里的后端,期间 Lyle 老师耐心地讲了很多关于前后端对接相关的东西,包括 token 之类的也是那时候了解的 qwq

第二个竞赛是计算机设计大赛。2021 年 4 月前后,有人在计院群里问有没有人想打这个比赛,想着自己也没什么很想做的东西,刚好借此项目驱动一下,让自己锻炼一下项目开发能力,就去组了个队。赛题是制作一个冬奥会信息查询系统。当时还兼任了一下 UX 设计,用 sai 画了设想中的网页。可惜我们组员都没什么参赛经验,文件都没解读清楚,要交前的 2h 才发现还要交 PPT 和文档说明。只能火急火燎地写了个文档说明,至于 PPT 当然是来不及了,于是这个很水的比赛最终连省三也没混到,遗憾离场。

在计设项目的开发的同时,有个朋友拉我去参加了物理创新竞赛。一开始我还挺懵的……因为对学科理论竞赛并没有兴趣。但是朋友说这个不是理论比赛,是比较偏应用的,我也可以进组写网页,于是我就应下了这件事。当时选课题的时候是在孵化器的俩祖传里选一个,我选了火灾预警,因为这是朋友一开始说要拉我去做的课题,而另一个是灵犀(很久之后才发觉灵犀的项目更有挖掘性一点,可惜没法重选啦),老师甚至请了一个孵化器里很有比赛经验的学长来给我们做指导。于是五月份的时候学习做了一下小程序,到五月底的时候已经把项目的前端页面写得差不多了,但组员挺咕的,大火就一直把项目咕到七月初,直到指导老师开了个会催了一下进度,大火幡然醒悟校赛截止日是 7 月 14 日,才匆匆忙忙开始赶。当时那两周可以说是不停开会,不停跟做树莓派的同学对接,连着几天一个人做 PPT 到凌晨一两点,还学了一下小程序的云函数,虽然之后就再也没碰过了,小程序狗都不写。最后意外地拿了个校一,但进省赛的名单里没有我们,我就没有再继续跟进了。不过更意外的是后来莫名奇妙领了个物创省三的奖状……至今不知道到底怎么会事。

之前指导我们物创竞赛的学长,在五月初的时候给我推荐了一个叫逸眠的项目,但是要求小程序开发。可惜当时并不是很懂小程序开发,就只能婉拒了。后来七月份的时候找学长问有没有项目的时候,学长让我去他们互联网+的组做全栈,不过最后没实际让我写,反而让我接着帮忙去做逸眠的小程序开发,相当于名字挂在他们组然后去做另个组的工作。之后他们互联网+的组拿了校一,没进省赛,我也只挂了非核心成员,而逸眠那个项目拿了电商的国二。每每想到总是感觉有些可惜,也许当时没有拒绝、边做边学就好啦。因为国赛可以加 GPA,第二学期刚好综测就差一点拿校一等奖学金了,于是由此蝴蝶效应省政府奖学金也泡汤了(

为什么特意写了这一段呢,因为我的心态从这里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。曾经我只是单纯地想用项目驱动自己学习,对奖项啊 GPA 加分啊不怎么看重。但是我却因为第一步没有勇敢迈出去,导致发生了后面的一系列连锁效应,错过了本来可以获得的东西。

我开始想要真正地拿一次奖。

下一篇见此